渭南市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资讯 > 郭氏资讯

莆田郭氏三孝子祠落成大典

  • 索引:218
  • 发布时间:2018/2/9 20:53: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2018年2月5日 福建省莆田市郭氏三孝子祖祠在欢快的锣鼓声和喧闹的鞭炮声中由主持人宣布圆满召开!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郭子仪故里会长郭军旗受福建省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委员会郭氏委员会的盛情邀请来到涵江区白塘镇三孝子祖祠落成现场,并向三孝子祖祠赠送“华州皮影子仪公画像”一副。

   三孝子祖祠筹资耗时七年,耗资230万,于2018年2月竣工。 来自陕西省、广东省、江西省、江苏省、贵州等全国各地郭氏宗亲一千二百余人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上图)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党支部书记 郭玉煌 致辞


(上图)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郭子仪故里会长 郭军旗 致辞


(上图)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郭子仪故里会长郭军旗向三孝子祖祠赠送“华州皮影郭子仪画像”一副。福建省莆田市姓氏源流研究委员会郭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郭国勇接过老祖宗的尊像。


(上图)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委员会郭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郭瑞生致辞


(上图)福建省石狮市八甲郭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郭梅贤致辞


(上图)郭子仪故里会长郭军旗(左)和福建石狮八甲郭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郭梅贤合影

孝子祠志

    莆田郭氏三孝子祠,座落于涵江区白塘镇显应村郭庄(古称仁德里魏塘郭埭),始建于宋绍兴十三年,由高宗皇帝下诏敕令兴建,旌其门闾,敕赐“绍兴旌表郭氏”,由国史馆收编其事入国史,又下诏本州祀于学宫,岁拨四十石谷供祭祀,并赐立“双阙”及“下马牌”,由兴化军督建。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均有过重修,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20113月在原址上前移500米奠基重建(由魏塘境内移至郭庄境内),占地总面积1056㎡,其中建筑面积413㎡,双阙50㎡,内埕405㎡,外埕125㎡,其他63㎡。2012年——2014年三座土建分别落成,2015年——2017年分别修水池、建拱桥、建双阙、铺石埕及前中后三座油漆装修,共耗时七年,耗资230多万元。2018年2月举行孝子祠告竣庆

该祠俗称“孝子阙”,是一座园林式祠堂,其重建后座向与旧祠相同,仍为“座乙向辛兼卯酉叁分”。门前是一泓碧波荡漾的湖水,湖畔荔枝林成阴,围墙内花草芬芳,园中有一放生池,池上是一座精美的石拱桥,石拱桥两侧矗立着一对御赐的“双阙”,高一丈二尺,昭示着郭氏三孝子——义重、道卿,廷炜的孝行事绩。

郭氏三孝子祠,分前、中、后三座,分别为“济美堂”、“终慕堂”和“崇祀堂”。前座门楼宏伟巍峨,壮丽非凡。门楼前后石柱上两对联:“孝熙世誉惟高起,德庇家风义重绵”和“弟昆感化贼心两间夸羡,父子克承孝道双阙庆膺”,把魏塘始祖惟高公和三孝子义重、道卿、廷炜嵌入联句,十分巧妙,让人一目了然。进入门楼,一对醒目的“双阙”和放生池、石拱桥映入眼帘,令人对三孝子肃然起敬。中后两座相连,中隔天井,为悬山式抬梁结构。“崇祀堂”正中奉祀着先祖子仪公、入莆(魏塘)惟高公和三孝子义重,道卿、廷炜公五幅画像,画像下方供奉着神主牌,分别为:入闽始祖嵩公、入仙始祖恂公、入魏塘始祖惟高公及三孝子义重、道卿、廷炜公,以及魏塘各分支先祖的牌位。每年正月初五日为孝子祠祭祖日。

据旧谱记载:

   宋高宗下诏立“双阙”,敕赐“绍兴旌表郭氏”;

   元武宗赐孝子“旌表门闾”,予以褒扬;

   明成祖赐“孝子却馈”劝善书于终慕堂;

   明英宗御赐“五伦经书”于崇祀堂;

   清雍正御赐敕书“永锡尔类”于中堂。

   告竣后的郭氏三孝子祠,是一座蔚为壮观的园林式祠堂,既光宗耀祖,是极其神圣的历史性标志,又是郭氏家族承上启下,启迪后昆的孝文化传统宣传基地,更是炎黄子孙的一座丰碑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郭氏孝子祠董事会

                                 二0一七年十二月


郭氏三孝子:郭义重、郭道卿、郭廷炜


郭义重 字处仁。宋代,莆田人。早年就读于太学,以操守尚称。四十多岁,还客居钱塘。听到母亲逝世消息,徙步赶回奔丧,服丧间每一悲伤就呕吐鲜血。义重家道寒贫,乡人援手接济,他婉辞不愿接受。义重奉母灵柩葬于壶山之阳,手莳松竹,结庐守墓,追慕哀切,天降甘露,鸟鹊驯集。观者感泣,呈报官府。“官府判官躬亲体访询究。”事情属实。朝廷于绍兴十三年(1143年)诏旌表其闾。并于他居所前安绰楔,建土台,植上所宜树木。 


郭道卿 郭义重的四世孙。道卿母徐氏得重病,道卿哀泣吁天,祈求上苍愿以自身代母,至母愈。元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打进来,四周窃匪哄起。道卿终日抱着母枢泣曰:“儿在此,无恐。”。期间元兵窜进殡仪所,见灵柩失跌堕刀。他们就知道这是孝子啊,故没毁其灵堂。后来又有盗贼来此,邻居里人都逃去躲藏,唯有道卿与弟佐卿独守义重的孝子祠,不忍逃离,被窃贼抓住。窃贼要杀佐卿,道卿流泪阻止:“别杀他,我儿子已经长大弟弟体弱儿幼、让我代弟死吧。” “不”,佐卿也哭着曰:“我家所有事全靠兄长料理,还是杀我吧。”说罢伸长脖子让窃贼砍杀。窃贼相视一番说:“你们孝门兄弟如此,我们怎忍心杀害。”遂放了兄弟俩人。 

郭廷炜 道卿之子。字景文,为建宁路平准行用库使,司职不久便辞官返乡,侍养双亲。时值元兵窜莆祸害百姓未解除,廷炜便扶牵道卿出城避难,混乱之间不慎走失。延炜为寻父,在水浒边哭了一昼夜。有军校心哀延炜,问道卿返家的路线后用小船载他返家。道卿原有疝病,折腾后病势更加危急。廷炜既担忧悲伤,又扶护劳累,一夕间满头头发全白了。道卿病逝两日后,尸首用布席遮盖。廷炜梦见在苫块中自己与道卿并枕而睡,醒来冷汗湿透全身,点烛视之,发现左面频生二道黑子,与道卿相似。廷炜痛哭欲绝,此后每夜三更,便炷香悲哭,鸟鹊听到哭声,群集于芝产园中哀鸣。路官把此事呈报朝廷,武宗皇帝敕有司旌其门闾。

    

按:对于郭氏一门三孝子。《兴化府志》作者之一的黄仲昭写完他们的事迹后评论曰:“此郭氏义重、道卿、廷炜所以荐被于孝之典也。然求之于世,一邑之中得一人焉,盖已罕矣,况一门乎,一门之中得一人焉,亦已罕矣,况三世乎?又况如道卿兄弟争相逊以死,而孝友兼尽,则又旷古所罕见者也!《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频。”其郭氏之谓乎。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