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资讯 > 简报公告

央视走进陕西华州唐汾阳王郭子仪故里

  • 索引:258
  • 发布时间:2018/3/2 17:14: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华州区非遗再一次走进央视,展现在全世界人们的面前

       2018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四)为迎接元宵节,郭子仪故里—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子仪大街文化广场举行了形式多样的社火活动。锣鼓、背花鼓、秧歌、铁里芯子、老腔、腰鼓、社火、旱船跑马、华州皮影制作技艺、华州面花、华州粮食字画、华州剪纸、华州黑陶、书画作品等非遗展示展演类节目。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此次大型社火巡游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大家一起跟随央视记者的镜头来感受下华州人闹元宵的气氛。

(上图)央视新闻记者 谭海梅

(上图)华州社火闹元宵 现场

(上图)华州社火闹元宵 现场

(上图)华州社火闹元宵 现场

(上图)华州社火闹元宵 现场

(上图)华州社火闹元宵 现场

       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子仪公故里—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镇忠义村门牌楼挂上了灯笼及彩旗,忠武祠披上了彩灯以及子仪公战马雕像也换上了新装挂上了彩旗。

(上图)郭子仪故里—忠义村夜色中的门牌楼

(上图)郭子仪故里—屹立在忠义村夜色中的子仪公战马雕像

(上图)郭子仪故里—忠义村夜色中的忠武祠


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郭子仪的
八字精神“忠贞、智勇、宽容、豁达”     

        农历正月十五,为什么这天被称为“元宵节”呢?

        那是因为道教中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 上元节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而古人称正月为元月,夜为宵,故称为元宵节。

        按照民间传统,从汉代起就有元夜张灯结彩的习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为“灯节”。

        为什么从汉时起才有了这个习俗,这还要说一个故事。传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吕后把持了朝廷大权。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江山变成了吕氏天下, 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吕氏宗亲吕产闻讯派灌婴率兵迎击,灌婴至荥阳屯兵,使计与刘襄结和。后来刘襄的弟弟朱虚侯刘章与开国老臣周勃诛灭诸吕。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都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变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随着朝代更替,时代变迁,元宵节从汉朝的灯会发展到隋唐时期的盛大灯市,再了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汉朝时只限一夜的灯会,被唐玄宗延长到了三夜同时出现了杂耍技艺,南宋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并规定将时间从正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七才结束。到了清朝,民间的灯会虽然只有三天,但仍然壮观,更加精致了,同时又增加了放烟花、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来庆祝这重要的节日。元宵佳节,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