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广播剧《名将郭子仪》
- 索引:412
- 发布时间:2019/2/16 20:56: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唐代名将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
华州区,古称郑县,春秋时秦国于公元前687年所设。公元554年,南北朝的西魏在郑县设华州。元朝时,省县入州,撤消郑县建制,其地由华州直辖。民国二年(1913),改华州为华县。2016年,改华县为渭南市华州区。
郭子仪是唐朝华州郑县人,即为今渭南市华州区人,这有以下证明:
一、 郭子仪本人自认
郭子仪曾向唐代宗上《让华州及奉天县请立生祠堂及碑表》,文中说:“华州是臣所生之地。”(《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二)
二、郭子仪之父、子孙的碑记、墓志铭
1、郭子仪之父郭敬之的《寿州刺史郭公神道碑》,唐肃宗时的宰相苗晋卿所撰,文中说:“公(指郭敬之)先祖后徙宅与华山下,今为华州郑县人”(《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三)。
2、郭子仪之父郭敬之的《郭氏家庙碑》,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撰文,文中说:“其先盖出周之虢叔,……后转徙于华山之下,故一族今为华州郑县人。”(《金石萃编》卷九十二)
3、已发现的郭子仪长子郭曜、三子郭晞、六子郭暧、郭暧之子郭仲恭、郭子仪七子郭曙之子郭锷的墓志铭,皆记墓主为“华州郑县人”(郭青萍编著《太原郭氏金石注集》)
三、正史记载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皆记郭子仪为华州郑县人,或记“郑人郭子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
四、当代著名辞书
《辞海》、《辞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辞书都记郭子仪为“唐华州郑县人”,大部分都加注“今陕西华县”。
五、当代历史专著
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名将传》,岳麓书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军事家传记选注》,三秦出版社出版的《郭子仪评传》,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的《郭子仪》等,都记郭子仪为“唐华州郑县人”。
其先祖郭孟儒于西汉时因任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太守,子孙开始从太原到此安家。后来又迁居在郑县,遂为华州郑县人。所以,郭子仪祖籍在太原,而郭子仪一族至唐朝时,入籍扎根华州郑县 已六七百年了,是地地道道的华州郑县人。
还有郭子仪是山西汾阳县(市)人的说法,此为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而望文生义,没有史实依据,不值一驳。
唐朝人胡璩所撰的《谭宾录》一书中,有一则资料记到:“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郭子仪祖先的坟墓在华州,也就证明他的家族已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为不争之事实。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县志办)地方史志学者、郭子仪文化研究者_—闫广勤
微广播剧《名将郭子仪》
剧情简介:
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不朽功勋,他在战场上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屡次巧退敌军;面对粮草补给短缺,他带领将士们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使得野无旷土,军有余粮;身为朝廷忠臣他清正廉洁、忠诚豁达,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朝廷得以位极人臣而众不疾。
时 间:公元764年
地 点:灵州 军队扎营之地
人 物:郭子仪 浑 瑊 白光亮 岱宗皇帝 鱼朝恩
【营帐内、三人对话】
白光亮:将军,当前战事不断,正是用人之时,您奏请朝廷任命的官员,未得朝廷批复,将士们都议论纷纷!
浑 瑊:(略显委屈、失落地) 以老师的功德和威望,任命一个小官都不准,也太不给面子了!
郭子仪:(语重心长地)安史之乱以来,各地军阀多飞扬跋扈,只要有所求,朝廷往往委曲求全地答应。这正是朝廷对他们不放心之处啊!现在我有奏请,皇帝认为不妥就不批准,这也是皇帝没有把我看成割据一方的军阀,而是特别信任。你们跟随我多年,这个中道理,可一定要了明于心啊!
白光亮:(迟疑地、又马上顿悟)老师所言极是,学生惭愧啊!
浑 瑊:将军胸怀境界,让我辈仰望,请将军放心,我等定用心体悟,不忘将军多年栽培之恩!
旁 白:在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郭子仪经常是以德报怨。
【击破吐蕃 、从泾阳班师回朝路途上、行军车马声、即将入朝、两位部将对话】
白光亮:(气愤的、怒不可遏的)浑将军,这个鱼朝恩是吃了豹子胆了,郭帅为了朝廷安宁天下太平,连年在外作战,从不计个人得失,他倒好,竟派人挖了元帅家的祖坟,天理何容啊?
浑 瑊:自朝廷重立老师为大元帅起,鱼朝恩暗忌将军功大,屡进谗言诬陷将军,令老师功成时被卸兵权,须平叛乱时又委以重任,屡次反复,将军从不辩解、从不计得失。此次灵州之战击退吐蕃,又遭鱼朝恩妒忌,士可杀不可辱!这次,鱼朝恩所做之事实在是太可恨了!杀他千遍都不解气!
【城门打开声音、即将入朝堂、声音由近及远】
画外音:宣“郭子仪进见、宣郭子仪进见”
【郭子仪入朝堂脚步声】
【压混:大臣们窃窃私语声“郭将军怎能咽下这口气…少不了一场恶斗啊…依我看郭将军不会…有好戏看喽…”】
郭子仪:微臣郭子仪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代宗皇帝:郭爱卿平身!此次平定灵州吐蕃之乱,将军劳苦功高啊!
郭子仪:回皇上,报效国家乃微臣职责所在,能为皇上分忧,于臣而言实属幸事!臣绝不敢居功自傲!
代宗皇帝:嗯!难得郭爱卿一片赤诚之心,知郭子仪者,莫过于朕也!
郭子仪:谢皇上!皇上,臣还有一事相求!
代宗皇帝:爱卿请讲。
郭子仪:回皇上,臣长时在外打仗,如今家中有要事须臣回去安顿,还请皇上准老臣告假几日,安顿好家中之事,臣定速回。
岱宗皇帝:郭爱卿说的可是家中祖坟被挖之事?
郭子仪:回皇上,正是!
代宗皇帝:看来确有其事,请刑部明察,待查出那幕后主使真凶,按我大唐刑律从重处罚,决不轻饶!还请郭爱卿不必哀伤,速回安顿家中之事,朕将亲自前往吊唁!
郭子仪:谢皇上隆恩! 回皇上,(略带哭腔、语气坚定)我长期统兵,不能禁止士兵破坏别人的祖坟,也无法完全照顾得到,现在人家挖了我的祖墓,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不必怪罪别人。还请皇上下令不再追究此事!
代宗皇帝:(迟疑的、惊愕的、佩服的)郭爱卿果然是大度坦荡之人,好,朕收回成命! 退朝。
【退朝喧嚣声、纷纷议论声、出得大殿之外】
鱼朝恩:郭将军请慢走!
郭子仪:鱼大人有何指教?
鱼朝恩:适才朝堂上将军一席话,令满朝文武无不佩服,待将军安顿好家中之事,我想约将军同游章敬寺,共叙安邦定国之策,还请将军不计前嫌,可好?
郭子仪:谢鱼大人抬举!老夫定当赴约。
【脚步渐远之声】
【郭子仪府宅、客堂之中、郭子仪准备出发赴约】
浑 瑊:老师,宰相元载派人秘密传信,说鱼朝恩的邀请,是对您有大不利企图,我和白将军带武装卫队与您共同前往。
白光亮:将军,浑将军所言极是,您就应允吧!实在不行,我带卫队远处跟随,万一有不测,也好及时接应!
部将甲、部将乙:将军、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等随你共同前往。
郭子仪: (严肃地、坚定地)勿信谣传,我已决定,只带家僮几人前往, 我是国家的大臣,没有皇帝的命令,他怎么敢来害我。假使受皇帝的密令要对付我,你们又怎么能反抗呢?
【三五人马赴约远去之声… 章敬寺院内鸟鸣啾啾声… 鱼朝恩迎过来、郭子仪及家僮几人翻身下马】
鱼朝恩:郭将军一路辛苦,(大惑不解地)只是… 将军为何只带几名家僮前来?
郭子仪:(坦然、真诚)鱼教头有所不知,将士们听信谣传,说您约我同游是假,对我动手是真,所以我只带了几个家僮而来,如果真有其事,免得你动手时,还要煞费苦心布置一番。
鱼朝恩:(感动地、落泪)将军所言着实令我惭愧!如果不是郭景军你这样宽厚待人的长者,这种谣言,实在叫人不能不起疑心啊。 将军请受朝恩一拜(作揖弓腰)
郭子仪:岂敢岂敢,鱼大人折煞老夫了,这章敬寺美景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鱼朝恩:郭将军这边快快有请!【游园脚步声、众人说话声】
旁 白:郭子仪一生戎马,清正廉洁、骁勇善战、忠诚豁达,胸怀坦荡,通达至极,!《资治通鉴》评价这位大唐王朝的再造者:“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他一生历侍四帝,“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却能如此功德圆满。他的为人处世之法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总策划:王晓军
总统筹:王宏运
策划:田利荣、杨加锋
统筹:曾翠梅、刘君
编剧:白絮飞
剧务:殷晓武、杜淑琦、翟婵娟
录音制作:王嘉寅
音乐编辑:焦咏
导演:王宝琴
艺术总监:殷满仓
监制:杨加锋
演播人员:
郭子仪—由常宁国演播
浑 瑊—由王康演播
白光亮—由王长柱演播
代宗皇帝—由寇明演播
鱼朝恩 —由王进一演播
旁白—杨莹
中共渭南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渭南市监察委员会
渭南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