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缅怀先祖—郭子仪 11/64
- 索引:429
- 发布时间:2019/4/30 11:30: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2019年4月5日 清明节,在这个缅怀先辈,追思逝者的日子,郭子仪故里-陕西省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顾问-郭志成、会长-郭军旗、常务副会长-郭宪文、秘书长-郭春泰等宗亲于早上九点,在莲花寺镇忠义村-子仪公故里扫墓、祭拜先祖大唐名领汾阳王-郭子仪。
郭子仪 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
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书称他“再造王室,勋高一代”,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不朽功勋,他在战场上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屡次巧退敌军;面对粮草补给短缺,他带领将士们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使得野无旷土,军有余粮;身为朝廷忠臣他清正廉洁、忠诚豁达,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朝廷得以位极人臣而众不疾。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