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寻根问祖 > 各地宗族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古镇郭氏宗祠

  • 索引:52
  • 发布时间:2017/6/16 8:55: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东北部,距县城70公里、贺州市72公里;距广西桂林、柳州200多公里,走高速路约两个多小时。 黄姚镇辖7个行政村,总面积244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街)委会,总户数12008户,总人口55662人,是全县人口第一大乡镇。全镇居民600多户,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由于黄姚所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自古以来交通不便,所以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抗日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到黄姚,这些文物、故居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如韩愈、刘宗标墨迹,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     提到贺州,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小桂林”之称的黄姚古镇。古镇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溶洞幽深,清溪环绕,古树参天。据当地人介绍,古镇的建筑采用了易经八卦的布局,没有当地人带路容易迷路,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

古镇中至今仍有居民600多户,有八条街道。每条街道有许多居民将自家做的豆豉、辣椒酱等佐餐调料搬出来贩卖,古镇里到处都能闻到豆豉的香味。    黄姚古镇 的豆豉以郭家为最出名,这里的郭家大有来头,据传其祖先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郭子仪曾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共有八子七女,现在在黄姚古镇这一支郭氏相传为郭子仪之后,他们明朝时入黄姚,一直以豆豉加工为业,传业至今,郭家生产的豆豉仍为黄姚最优质的豆豉之一。

一、迁徙繁衍及分布 广西郭氏大多是从广东迁徙到来。广西贺州市的郭氏主要分布昭平县、贺县(今平桂区、八步区)、钟山县、富川县。广西梧州市的藤县、蒙山县、苍梧县和桂林市的平乐县、荔浦县等地都有。仅贺州、梧州就有约三四万人口。

(一)昭平县郭氏

1.黄姚街郭氏为郭子仪第六子郭暧的后裔。南宋躲避北方金兵的战乱先迁到江西于都,后分一支人搬迁到广东高明县黄坑镇松柏乡。清朝顺治年间,郭氏后裔廷佐公携继子聚祯由广东高明县黄坑镇松柏乡来到广西省平乐府宁化里黄姚街,现在东门楼内的龙舌寨(当时的商业街之一)寄居。后来,陆续筹款在天然街筑墙建宅。    黄姚古镇的郭氏主要从事豆豉加工销售和田地出租,自耕部分田地为业,后来开店经商、开照相馆。家族克勤克俭,苦心经营,送子读书。赢得了自古流传的:“梁家田、劳家谷、麦家银,郭家屋。”的荣誉。意思是梁家、劳家田地较富足,麦家钱粮较富有,郭家住宅最豪华。乾隆年间,在古镇西南面建起一座家祠。黄姚街郭氏至今已经繁衍十四代,人口与梁、莫、劳并列,为一大望族。现在约有300多人,属于黄姚古镇第二多人口的姓氏。

2.富罗镇镇南村浪尾郭氏分支。堂号太原堂。先祖从山西太原迁福建,再到广东南雄县珠玑巷,又迁到广东三水县,再迁广西苍梧县夏郢乡。清初顺治年间郭氏朝成公迁到昭平县富罗乡登洞冲佛子洞,再到镇南乡浪尾寨开创基业。随后,部分后裔分住富罗乡砂子村步头寨、车田,富罗村白石、金龙村胜冲等地。据初步统计,目前富罗镇郭氏人口约369人。一七七〇年八世祖杨魁公时开始规定后代按字联排辈。排字辈是:裔尚邦元秉承祖德,宗枝发甲奕世其昌。郭氏朝成公在清初顺治年间来到此地开创基业。再从信裔公、恩裔公开始,已经有十五代人。排字辈后现已经排到九个字辈(到了宗字辈)。现存有光绪四十四年获得赠匾“巡司第”一块。清朝末年,镇南乡浪尾寨郭氏宗亲在浪尾建家祠一座。浪尾祠堂初次重建于一九六九年,第二次重建于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初二,即在浪尾新建家祠一座。新建祠堂砖混结构,气势宏伟,有前后两座和天井,建筑面积约100平米。该家祠龙脉绵长,坐东北向西南(艮向坤兼寅申分针),群山环抱,书案前呈,富群江自北来,且有东北来之溪流,汇聚富群江向南,为丁财两旺,人杰地灵,福禄富贵之地。

3.北陀镇山秀村郭氏分支。郭氏道政公郭永源从广东南雄光明县松柏乡石壮村珠玑巷迁来,现有人口30多人。

4.走马乡东坪村郭氏分支。清雍正年间,道政公郭永源自广东南雄光明县松柏乡石壮村珠玑巷迁到广西昭平县九龙乡到九龙山秀村,住了六七代人,于清乾隆年间,贤英公、贤胜公迁到西坪乡东坪村铜盘寨。自清朝乾隆年间,贤英公、贤胜公迁到东坪村,人丁兴旺,贤才辈出,居住已经十二代,160多人。光绪二十四年,郭序进、序达两兄弟获得皇恩钦命广西省提督学政、翰林院题赠登仕郎赠匾两块:“渭水长春”、“硕德古稀”。后来,郭氏太公序进、序达在东坪村办学馆,培养后人。排字辈:道贤应宗序瑞启,超春美定宪荣华。 二〇一二年夏历十一月廿八日,东坪村建成郭氏家祠一座。该祠堂砖混结构,古香古色,屋脊二龙戏珠,有前后座,外场地开阔,建筑面积约80多平米。祠堂地势显赫,气宇非凡,坐南向北,龙脉延绵,群山环抱,左右旌旗飘扬,颇具大将出行之气派,南面来水,回旋流向北。

5.黄姚镇岩头村都礼寨,清朝嘉庆年间,郭仕广太公从广东南雄光明县松柏乡石壮村珠玑巷迁来广西,至今已经十代人,人口约110人。排辈:德耀敬芳明,富贵永长(又用尚)兴,家声恒衍庆,荣华奕世昌。

6.黄姚镇笔头村阳洞寨,堂号太原堂,郭氏从广东阳山县迁到南雄光明县松柏乡石壮村珠玑巷,清乾隆末年,郭昌然太公来到广西昭平县文化里拱桥村阳洞寨背后山冲,以打造出售铁器家具农具为业,遂于此定居,至今发展到十三代人,250多人口。

7.黄姚镇巩桥村茶埠寨,清咸丰末年,郭氏自广东南雄光明县松柏乡石壮村珠玑巷迁来广西昭平县招贤里樟木林乡黄牛岗,后到脚田寨。德章太公再迁文化里拱桥乡茶埠寨。已发展到第八代,约100人。    昭平县境内郭氏主要分布在黄姚镇的黄姚街、阳洞、茶埠、都礼,富罗镇镇南村浪尾寨、金龙村的胜冲、富罗村的白石寨、倒水坳、砂子村步头寨、四维车田、白梅冲、走马乡东坪村的铜盘寨、北陀镇山秀村及县城、文竹等地,约两千多人口。

(二)钟山县郭氏主要分布在公安镇、珊瑚镇。约有2000人。

(三)平桂区郭氏公会镇,约有100人。 (四)苍梧县郭氏主要分布在夏珵约有600多人。 (五)藤县大黎镇约有3万人口。重建或新建有两座宗祠。

(六)蒙山县约3000人口。 (七)富川县富阳镇约有500多人。




二、郭氏宗祠简介

(一)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黄姚古镇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漓江下游,富群江上游,素有“小桂林”和“梦境家园”之称。黄姚古镇北至桂林189公里,有高速路和二级路。南至梧州109公里,有高速路和二级路。到县城70公里,水泥二级路,到贺州市水泥二级路约69公里,高速路约59公里,到钟山县城约50公里,有二级路和高速路,到平桂区的公会镇约20公里。约20公里外西南面的沙子村、西北面的西坪村有水路进入桂江通桂林梧州。

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由于该镇以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现在古镇仍然居住着三百多户人家,共计三千多人。古镇方圆3.6平方公里,属喀斯特地貌,有带龙桥、守望楼、仙人古井、夫妻树等景点。镇外奇峰耸立,山环水绕,镇内竹木森森,清溪环绕,其建筑大体按照九宫八卦阵势布局,按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桥,有桥就有亭,有亭就有联,有联就有匾的格局建造,属岭南风格建筑,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姚江、宝珠溪、亭子溪三条溪流蜿蜒环绕于古镇。古镇是座小城堡,是石头城堡。门楼林立,石墙高筑,是防御匪患的固若金汤的工事建筑。街道全部用灰黑色石板镶嵌而成,虽历经沧桑,依然完好平整。现在古镇完整保存着8条石板街,全长10多公里;明清古建筑300多幢,面积达1.6万平方米;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楹联匾额上百副。值得一提的是宗祠结构精致、规模豪华,门前有石阶,石柱高立,雕梁画栋。祠内有宽阔的门廊,正中还有天井,两侧是小花园,独具桂北屋宇风格。


黄姚古镇的大街小巷,全部用青色石板镶砌而成,石板方方正正。石块与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合剂,全靠准确的尺寸,把它们牢牢地拼接在一起,至今仍无丝毫松动,堪称黄姚一大奇观。据说最早的街道,是清朝顺治年间铺砌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年深月久,大部分石板已被踩得光滑如镜,有些甚至凹陷成槽状,给人一种强烈的沧桑感。

黄姚古镇的建筑大都是明清时期的,石板街和古老的店铺保存完好,尽管许多已经空置,雕栏、门楣色彩不再鲜艳,但还是依稀能感受到旧时的熙攘和繁华。古镇现存11座宗祠。古镇的房屋多为两层的砖瓦结构,虽然没有都市大户人家那种恢宏气魄,但建筑精美,砖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梁柱、斗拱、檩椽、墙面、天花都雕梁画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镇上的民居砌着青色的砖,立着黑色的门,吊着红色的灯,盖着灰色的瓦,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引领着游人穿越时光隧道,迈入明清时代的门槛。    现在黄姚镇约有6万人口。黄姚古镇是国家4A级景区。2005年,黄姚古镇获得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称号,2006年4月,该镇还在外国人最值得去的五十个中国古镇评选活动中,排名第九位。


广西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黄姚街有一座历史悠久建筑工艺精湛的闻名遐迩的郭氏宗祠。清乾隆年间,黄姚天然街郭氏建成一座坐西向东的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家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修家祠,更名为郭氏宗祠。神台图案保留原样,且焕然一新。为贺昭钟三县郭氏子孙云集祭祖之场所。近年,桂林、梧州和广东省的郭氏宗亲代表也前来出席祭祖仪式。  郭氏宗祠坐落在广西昭平县黄姚古镇。此地有五马归槽之说。郭氏宗祠群山环抱,后枕连绵起伏的群山,前瞻旭日东升的林立的山峰,真武山与其紧连的四座山,站在祠堂的正东面,四座山酷似四匹神马,真武山酷似真武大帝庇佑郭家子民的安康幸福,又像披坚执锐,威武无比的大将。东南方有高大的天马山,山上有座文明阁是贺州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天马山前的文明峡中有座小螺山锁住水口。远处左前方有道教的宝珠观和佛教的准提阁。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寺庙传来清脆悦耳的钟声。右前方是火焰山,右侧还有高大的清塘山和蚌山。郭氏宗祠三江环绕。前有两张水塘。稍低的一张叫南塘,南塘边有座坐东向西的吴氏宗祠,在郭氏宗祠的斜对面。南塘水面积约6400平米,郭氏宗祠祠堂前的一张叫高塘水面积约250平米。宽阔的高塘和稍低的南塘酷似两面大镜子,光照前程。天高云淡之时,天水一色映衬古香古色的祠庙更显得美丽壮观。    郭氏宗祠的右侧原先有两层的砖瓦结构的读书楼。祠堂后面有西面和北面两方来水,可谓水声潺潺,财源滚滚。小溪中有一奇观即天然生成的石巩桥一座和赐璧碑(水坝)一座。碑坝水车演奏着吱呀吱呀的富于节奏的美妙的旋律,周而复始,昼夜不息。小溪水流入水塘。塘中鹅鸭成群,荷花绽放,鸳鸯戏水,草鱼鲤鱼历历可数,还出产菱角莲藕,远处的东面有奔腾而至往南而去,宛然斗转的姚江。

祠堂门外场地开阔,地板由青石板镶砌,有古松柏、古桂花树各一棵。花圃四季呈现美丽的鲜花。郭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家业兴旺。隔水塘对面是吴氏宗祠。水塘边亭台轩榭,古色古香。这里是黄姚景区重要的景点,水原先叫塘基头,现在叫农趣园。黄姚古镇天然街的郭家大院周围有几十座砖瓦结构的房屋陪衬,属于群体建筑群。郭氏宗祠坐落在郭家大院右侧,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正堂宽敞,梁柱高耸,雕龙画栋,壁画栩栩如生。由有前后两座,天井宽阔,右侧有厢房和厨房。

(二)门对楹联,字辈排序

大门对联:汾阳世胄,点颔家声。大门前廊柱对联:绿涨长春波府曲沼方塘万派朝宗通脉络,青山来远岫对武峰文峡众山罗列似儿孙。

正堂前廊柱对联:贻燕翌启鸿图念乃祖积厚流光旷世相传绵德业,焕人文绳先武愿诸昆笄来继往大家振奋绍书香。

正堂中廊柱对联:支笄众郡本溯羊城八百里乔木高迁系谱重天潢东粤渊源西粤衍,春燕豚羔秋行麛积万千年馨椒永祀报功崇大典前人统绪后人承。

神台对联:系谱接汾阳维佐聚芝乾志瑞,当春群发达肇兴家运萃祯祥。

原郭氏家祠,黄姚街郭氏的字辈排序为:系谱接汾阳维佐聚芝乾志瑞,当春群发达肇兴家运萃祯祥。黄姚古镇是美丽的旅游景区。现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时,曾经来到黄姚镇巡视工作。他在古镇郭氏宗祠留影了一张相片。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女儿郭    来到黄姚古镇旅游时,为祠堂题字两幅。现在,郭氏宗祠是海内外游客来黄姚古镇游玩的必到之处。

三、郭氏祭祖与生活习俗(一)祭祖

黄姚街郭氏家祠每年都要祭祖。原先,春祭在清明节,秋祭在八月廿三日。清明祭祖和秋祭都请人吹唢呐。家祠有蒸甞(族产)即水田收租。有老蒸甞(祠堂建成时购置)、新蒸甞(后来购置)。每次祭祖结束按人口分稻谷、分猪肉。考上科举或大学的及六十岁老人免费入席。刚出世的男丁也有资格入席。蒸场收入,用于维修、看管人员的补助、祭祖仪式、酒席等费用。还设立奖学金(稻谷),奖励考上县学、大中专的学子。解放后,祭祖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祭祖时间一天,风雨不改。由于没有蒸甞,只好按人口收集香资,乐捐多少不论。宗祠添置的炊具、碗筷、桌凳,平日出租。成立旅游景区后,宗祠有部分场地出租的收入。

祭祖活动和工作安排十分紧凑。在前一日,祠堂理事议定祭祖事项,分工负责下厨、接待、登记和张榜公布宗亲的香资,公布先一年祭祖收支。

祭祖仪式。猪、牛、羊三牲等祭品陈列祭案。点燃蜡烛香。衣冠楚楚的祭拜者横向列队,由长辈、名望高的人士和理事站立前排,其他站后排。气氛庄严肃穆。祭拜者轮番向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祭祀时仪式开始时,但见祠堂内外,人山人海,唢呐声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瑞狮起舞。祭拜人员肃立,听司仪号令,听读祭文,三跪三拜,然后上香点蜡烛。与此同时,鸣放礼炮,燃放大铳即装满粉硝铸铁的筒炮和鞭炮。四台或六台狮子腾跃舞动。场面热闹非常。祠堂内外硝烟弥漫,香气缭绕,人声鼎沸。庭院内外满地是鞭炮红纸的碎片,美其名曰满地红。随后,陆续到来的宗亲,自由上香点蜡烛、祭拜。然后宗亲合影留念。祭拜结束,各地理事人员聚集开会,公布此次祭祖工作事项,商议今后计划。

改革开放以来,祠堂没有蒸场,所以,维修、看管人员补助、祭祖仪式等费用,靠宗亲捐资和按人口交纳香资来支配。参加吃酒席的要交纳餐费。因此,宴席多者上百桌,少则几十桌。

宴席开始。宗亲欢声笑语享用丰盛的喜宴。这天族中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像过节一样,家中张灯结彩,神台香烛长明,设酒杀鸡作食。  第二天,理事会公布祭祖收支,祭祖活动才告结束。

(二)节庆祭祀 每逢节日,各家各户带祭品到祠堂祭祀祖先,方可回家吃饭。大年初一要带祭品到祠堂祭拜,燃放鞭炮,祈求先祖保佑合家幸福,六畜兴旺。新婚夫妇要到祠堂祭拜先祖。

(三)生活习俗

1.每天早上,有人负责为祠堂上香,打扫清洁,负责台凳出租等事项。黄姚街自古流传佳话说:“梁家田、劳家谷、麦家银,郭家屋”意思是梁家、劳家田地较富足,麦家钱粮较富有,郭家住宅最豪华,以郭家大院为著称。

2.历代以来,郭家名流辈出。郭聚祯胸怀智略,文墨精通,通达史志。勤俭性成自少孝让,以经营创业继志述事,不遗余力置田园自公始。    族中事物包括各家各户房屋、地产纠纷,由叔公大伯商量解决。热心公益事业,架桥修路、修井建庙,慷慨解囊,尽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之义务。生活讲究勤俭持家,勤劳简朴。宴席排场不攀比。贵客稀客到来,招待惟恐不周。为长辈客人斟茶、添饭、斟酒,但不劝酒。小孩吃剩的饭食大人要帮吃完。宴席排场不攀比。祖辈(包括叔祖、堂叔祖)在世,儿孙不能做生日。族中人和外姓人办喜事不请、不通知,就不去赴宴或恭贺。一旦有人办丧事,全家族的宗亲和邻里邻居都主动出钱出力。非亲属的外姓人办丧事,也要送去一个叩头封包,以示吊唁和对其亲属的慰问,但不参与吃饭。

3.郭氏家族崇尚“惟有读书高。”解放前,考上科举和大学的在祠堂升挂旗帜,接受宗亲恭贺和嘉奖。祠堂设立奖学金(谷),每年奖励升学者。

(四)传统产业 黄姚镇郭家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做工讲究,加工的豆豉较出名,以“恒珍”厂负有盛名。郭天厚、郭天华、郭天和三兄弟和堂兄郭天相加工的豆豉占全古镇产量的三分之一,且质量上乘,闻名遐迩。同时开有多家商铺,购置不少田地,勤俭持家,开创家业。主要商铺有经营杂货的“大昌”、“共和”“和益”“式记”等,经营中药和布匹的有“诚珍”、经营布匹还有“有昌”、。民国期间,郭泽贤,号济美在县城开办照相馆。郭泽良在黄姚开照相馆。郭依祖读广州裁缝学校回乡开裁缝店,经营西装、唐装加工。解放后,老中医郭泽芬在黄姚卫生站工作。郭泽良在黄姚开照相馆、郭回心开酒店。郭天作曾任黄姚镇话梅厂长,挖掘开发传统特产黄精酒、辣椒酱、话梅等获得成功,深受游客喜爱。    富罗镇南村浪尾郭家郭树华主管“太记”船号,运输兼贩卖货物。民国时期,从事水上撑船运输,从富罗砂子运送土特产农副产品到梧州,贩回生盐、布匹等日用品。在富罗、马江、苍梧长发梧州沿江一带“郭太记”船号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诚信品牌。

四、郭氏家风

(一)家训: 尊祖、敬宗、尊祖、事亲、睦族。

(二)家规祖训:

1.尊祖: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培其根,枝叶盛茂。水养其源,河海纳吐。比人禽兽,谁不震怒,惟豺与獭,生知报哺。亦有狐狸,死首邱顾。何以为人,不念尔祖。时祀匪懈,受天之佑。

2.敬宗:惟祖有功,惟宗有德。亦有积德,以衍今日。宗之有祖,惟尔之食。宗之有类,惟尔之锡胎孙其谋,子以燕翼。敷时绎思,寝成斯变。雨露时降,凄惨怵惕。人不敬宗,是谓伐德。

3.事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不离于里,不属于毛。饥寒衣哺,疾痛抑搔。子路负米,虽贫亦多温裾一绝,痛恨如何。亦有慈鸟,守林夜号。报德罔极,棘人伊蒿。哀我人斯,三复蓼莪。

4.睦族:惟吾氏族,人百其身。惟吾氏族,其初一人。一木而分,一气而陈。陈陈相因,是以百身,身有其分,亦一其心。大小相恤,礼义相成。患难相扶,疾病相临,尔族既睦,受天之庆。

(三)《劝诫引》: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禀五行之理,中正仁义,浑然全体。君子戒恐惧,修此而吉;小人放僻邪侈,悖此而凶。故《礼记》《王制》明“七教”以兴民,齐“八政”以防淫。圣人赞修删定,垂训“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如《书》有黜陟,《诗》有类美刺,《礼》有损益,《易》有盈亏,《春秋》的褒贬,要使天下后世有所慕而为善,有所畏而不为恶,则圣人立教之深心也。是谱其著八条,一以示劝,一以垂戒,俾后世子孙睹此油然而兴,悚然惧,庶几少有补云。

1.孝父母 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故凡温清定省,显亲扬名,皆当随分自尽。孔子曰:“居致敬,养致乐,痛致忧,丧致哀,祭致严。五者备而后能事亲。为人子者,善继善述,不必取法他人。”孟子曰:“事亲若鲁子者,可……(以下缺文)

2.友兄弟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者,分形同气之人也。幼相亲爱,或长而听妇言,争财利,以致史不友于弟,弟不恭厥兄者,有之,良可惜也。古人灼艾分痛。大被同眠,至今传为盛事。凡我同族,勿蹈《角弓》之刺。庶几兄弟既翕和乐,且耽父母,其顺矣乎!

3.端闺化 礼始于谨夫妇。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书》曰:“牝聘司晨,惟家之索。”孔子曰:“妇人无****之义。”晏婴曰:“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夫妇一伦,家之盛衰隆替,关系匪轻。是故内助称贤,鸡鸣必须戒旦,徽音有嗣。毋道于以克端。凡三从四德,不可不知。

(四)择婚姻 婚姻万世之始,必择相当门闾,乃可结盟秦晋。故嫁娶勿慕富贵,厌贫贱,正始也。世俗唯贪妆赀,以致所娶或枭鸱不祥,嘻高无度。后世子嗣适肃焉,虽悔何及?凡我同族,尚审诸!

(五)睦宗族 一族之中,亲疏、贫富、强弱,众寡不同,若疏间亲、富欺贫、强凌弱、众暴寡,九族何由而亲?《书》曰:“享叙九族。”富辰曰:“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凡我同族,当念祖宗一本,尊卑有序,长幼有序,长幼有分,有无相济,患难相扶,睦族敦伦,无亏人道。

(六)课诗书 人性皆善。但气拘物蔽,便为习俗所污。非诗书无以变化气质。古圣人,童蒙养正,孝弟、谨信、亲爱之余,即继以学文。若赋性聪颖者,务博通经史,为世名儒;即秉资愚鲁者,亦须讲解《论语》 、《孝经》、《小学》,使知为人之道。石蜡曰:“爱子,教之以义方。”杜孟曰:“忠孝吾之室,经史吾家之田。诚见寒可无衣,饥可无食,读书一日不可失。”

(七)勤耕织“一夫不耕受之饥,一女不织受之寒。”男勤于耕,女勤于织。“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王道所重也。故君子乐行其志,小人乐供其事。《书》曰:“惟士物爱厥心藏。”《诗》曰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凡我同族,躬以为食,亲绩以为衣。暑雨祁寒,鸡鸣昧旦。“既盈维亿,曾孙攸庆。”

(八)守先业 吾宗传世,由周历汉唐宗元明,代有名贤。或以忠孝显,或以节义著。笏蝉连,累世不替。《书》曰:“率乃祖之所行。”《诗》曰:“君子所楮。”诒孙子为之者,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子父诚其兄,勉其弟,增光俎豆,克绳祖武。

三、郭氏名人

贺州市、梧州市附近县区的郭氏名人来不及全面统计。现在摘录部分名单。

(一)黄姚街郭氏家族及其后人 郭氏佐廷公聚祯,名金鲸,字聚祯,号载福,生于清顺治壬辰九年四月廿二日,卒于乾隆四年。自清朝顺治年由广东高明县作客西游至昭平,先在东门楼内龙舌寨寄居。载福乃维壹公次孙,迁西始祖,生居广东高明县髫龄十二随其继考迁西于斯安居乐业裕后恢宏。八十一寿辰,亲友题赠对联:“存仁载福寿,厚德聚祯祥。”

郭泽华(生卒未详),清朝乾隆年间庠生,新兴街南端的东门楼。内联:“明月照山间月移山影行人往(一说行仍往),清风飘云际风送云踪去复来。”为其所题。诗歌一首。

郭迪吉,敬长之长子,字融春,号惠甫,别字仲和,监生,钦加五品蓝翎。正己子乾御胞弟乾宗(名子贵,号德齐)生奇选(字志俊,号鹤龄),奇选生际安(瑞怀)瑞标,际安生敬长。

郭际康,字瑞珵,号赐蕃,生于乾隆年十二月廿八,卒于咸丰初年十二月十九日。道光丙辰岁,郭际康,庠生,登仕郎。他晚年暨夫人古氏八十一寿辰,广西学政钮福保赐镀金的御匾:“稀龄举案”,以示嘉奖。匾文有:“赐进士出身状元及第钦点翰林院修撰 提督广西全省学政 前江南江西副主考加六级钮福保为耆员登仕郎郭际康 暨德配古孺八衮开一与寿题赠稀龄举案 道光丙辰岁季冬月谷旦立。”咸丰三年,其夫人古氏九十一岁生日,亲戚中的文人名流用精美的屏风格式题书贺诗一批。此物保存至今。    郭敬璋,字当重,号达斋,又号荣光,黄姚街人,郭际康长子,生二子晴春馀春。晴春生四子:赤龄、贡龄、普龄、薹龄。馀春无子由晴春的次子贡龄继嗣。赤龄、贡龄在大街边早年建的房子居住。所以,新建的郭家大院归普龄、薹龄两兄弟所有。左边归薹龄,右边属普龄。

郭敬璋建郭家大院。该大院坐西向东,属平台庭院式民宅。该住宅有唐宋遗风,属明清典型建筑。前门左右两侧分别有一个大圆拱门。左侧是65块砖的太阳门,右侧是64块砖的月亮门。院内房间单排建筑,房间前有长形的小天井,室内地板镶火砖,正堂地砖为方砖。排水和通风较好,且光线充足。大院整体建筑讲究对称,主墙体或外墙砌三层砖,每块砖精心打磨,灰浆经磨细筛过。据说,郭际康长子郭敬璋为了新建这座宅院,专程回到广东高明县老家,考察家乡的建筑艺术风格用了足足一个月时间,才定下此建筑方案。大院的防匪工事固若金汤,有贵族气派。六世祖郭际康生二子一女:长子曰敬璋,次子曰敬言。据说,郭氏家族在天然街两旁早已建有住屋。   郭家大院,以青砖灰瓦,布局对称,建筑雅致的建筑艺术,成为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郭际康的后裔,可谓根蒂牢固,枝繁叶茂,瓜瓞绵绵,在历代,为国家为家乡作出过和正在作出卓著的贡献。薹龄生泽他泽民。泽他生二子:朋祖、宪祖;泽民生二子鑑组、晚祖。泽他、泽民两兄弟勤劳简朴,家底富足而被划为地主成份,故房屋被没收分给两户外姓的贫雇农。现在看到的只剩郭泽芬的那一半和正堂。郭敦臣,(生卒未详),清朝光绪年间,庠生,在金德街杨巷北的三星楼,外联:“傍社葱茏千树合,临楼咫尺一桥横。”为其所作。郭泽芬,普龄之子,生于郭家大院,民国初,广州中医专科学校毕业,民国至新中国,由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成为黄姚一带的一代名医。贺钟昭三县邻近的富家总是抬轿来请他去治病。新中国,在镇卫生所当医师。1958年春逝世。郭能守,又名郭为邦,民国第一任黄姚镇镇长,与古廷茂(古运转父)在文洞岭被土匪暗害。郭能受,第二任镇长,先后出任黄姚镇长、樟木乡、潮江乡、宝善乡、西坪乡乡长。为人正直,秉公办事,廉洁奉公,深得人心,维护一方治安,功劳卓著。一生清贫。郭德光,又名荣幸,民国三十年代,广州中医学院毕业,任黄姚中心校教师,医学工作探脉精细,处方谨慎。郭济美,又名泽贤,民国初,东海师范专科毕业,出任昭平县政府科长负责文教工作。郭继尧,广西大学毕业,1944年秋,在黄姚中心校任教时,接待过美国飞虎队飞机在黄姚迫降的飞行员,用英语与之会话。高级工程师。郭彪又名郭继牛,郭际康旁系,解放时,先读革命大学,后读广西大学桥梁建筑专业,高级工程师,1986年,参与昭平大桥设计。郭依祖,生于郭家大院,民国时期,广东裁缝学校毕业。解放前后,是黄姚的著名裁缝师傅,协助黄姚工商所工作。郭鑑祖,生于郭家大院,黄姚中学第一届毕业生。豆豉师傅,老板。郭善孝,解放初从军,1956年入广州军区军官教导团学习,1958年毕业,任55军炮兵中尉连长,1963年,转业任湛江市政府科长,文革中期,先后在湛江市商业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任科长。1973年,调回昭平。郭胜安,黄姚街人,黄姚镇武工队队员,黄姚解放,任第一届镇政府武装委员。1950年从军,考入革命大学,应招就读长沙陆军学院机械化专业。是年,调到北京装甲兵部队,国庆阅兵式,时为营教导员,率队参加北京天安门的阅兵仪式,后转业到石家庄机械厂,任厂长、党委书记、高级工程师。郭积固,黄姚街人,黄姚中学毕业,小学高级教师,曾任多所中学、小学校长或党支书。郭积勤,曾任多所中小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总务主任,教育组专干。郭凤爱,生于郭家大院,黄姚中学毕业,昭平第一小学高级教师。郭冬龄,民间书法家,新中国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获梧州地区农民书法比赛一等奖,擅长正楷、小楷,曾任昭平县文管所文明阁文管员。郭小元,曾任钟山县凤翔区政府通讯员、凤翔供销社会计。郭积嘉,黄姚街人,昭平中学老三届高中毕业,小学高级教师,曾任教育组长、中心小学校长。郭天成,1949年5月26日生于黄姚街郭家大院,中共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昭平县工作站常务副站长;中学一级教师、政工师。先后任中学教师、中心校(学区)校长、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委员,供水及电力公司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党支部副书记、书记。有小说、散文、诗词、报告文学、格言、论文、调查报告800多篇(首)发表于各级报刊、网络,入编20多部大型诗文集,其中在中国文化摄影交流网“百字小说”论坛发表“百字小说”300多篇。诗文30多次参加文艺社团人物各种全国性征文活动,获金奖、特等奖、一等奖、优秀奖20多次,传略入编20多部大型辞典,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多产的作家、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郭天作,生于郭家大院,中学毕业,曾任大队企业办干部,黄姚镇话梅厂长。郭天合,生于郭家大院,贺州学院物理系专科毕业。中学一级教师职称。郭天伟,生于郭家大院,武汉地质大学毕业,广西水电厅工作,高级工程师。郭兴桂,郭家大院后人,大专毕业,黄姚中心小学副校长。郭大庆,黄姚街人,云南大学毕业,广西外贸厅下属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助理,受聘外贸院校兼课。郭壮心,黄姚街人,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县农业局工作。高级农艺师。郭忠宁,黄姚街人,广西大学毕业,柳州军工机械厂工作。郭厚机,黄姚街人,右江医学院毕业,留校,在附院任主治医师。郭厚情,黄姚街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郭惠萍,黄姚街人,广西大学毕业郭珊珊,黄姚街人,福建厦门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研究生。郭积姚,黄姚街人,吉林空军医学院毕业。郭晶晶,黄姚街人,广西师范大学毕业。 据不完全统计,黄姚古镇郭家后人还有著名摄影师傅郭泽良、郭继行;建筑师郭树明等一批;豆豉师傅、老板:郭天相、郭天厚、郭天华、郭天和。从事经商等工作的有:郭锋,郭天洋,郭忠冠等一批。

(二)富罗郭氏家族及其后人

郭墉帮(雄兴)排行第七,富罗人,一生勤奋创业。清朝时捐钱得 “千总”功名。置办船业,以前尚未通公路,主要靠水上运输。船号有“太隆”、“太安”“太记”。树槐、树忠、树隆、树华、树珍五个儿子中有三人,主要从事富罗至梧州水上运输和经营货物贩卖生意。郭树华(1882-1968)排行第八,享年86岁,富罗人,主管“太记”船号,运输兼贩卖货物。民国时期,尚未开通公路运输,主要靠水上撑船运输,从富罗砂子运送土特产农副产品到梧州,贩回生盐、布匹等日用品。由于为人仗义诚实,买卖讲究诚信,在富罗、马江、苍梧长发梧州沿江一带“郭太记”船号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诚信品牌,享有较高知名度。郭毅(1926—)又名承福,排行第二,富罗人,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政大学毕业,大专学历,曾任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军事教官,转业到湖北省财政厅、商业厅工作,副处级,享受离休干部待遇,退休后就读武汉老年大学,勤于笔耕,多幅作品获奖,成为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诗词学会会员。

郭承铭排行第八,(1937—)1966年武汉大学毕业,本科学历,在国家重点军工企业从事科研工作,改革开放后,在四川长城特钢厂工作,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为纪念郭树华诞辰130周年题词:缅怀先祖重诚信,激励后人传美德。

郭承恩排行十三(1939—)富罗人,1958年参军,1966年转业在昭平北陀税所、拱桥国税所工作,现已退休。擅长蛇医跌打,昭平为亚热带地方,常有蛇虫出没伤人,他利用工作之余为众多群众治好蛇伤,在北陀、富罗一带享有“老郭治蛇伤顶够力” 的赞誉。

郭永贵富罗镇沙子村埠头寨人,广西医科大学毕业,昭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郭德灏,富罗镇沙子村人,云南师范大学毕业。

郭承锋,富罗人,广西师大毕业,昭平县第五中学高级教师。

郭祖林,(1960年—)富罗人,大专毕业,1980年参军,1981年曾参加保卫法卡山、1984年参加靠茅山战斗,战前曾两次驱车往龙州那花边境哨所运送营团侦察人员侦察

敌情,荣获团嘉奖一次。1989年后在昭平国营富罗林场派出所任二级警司。1993年调入中国人民银行昭平县支行工作任保卫股长,负责银行资金押运和金库守卫工作。为缅怀和发扬先祖美德,在纪念曾祖父郭树华诞辰130周年时题“郭太记”诗一首:“传说当年江上飞,富罗梧州穿梭回。风大浪高艄号急,蓑衣斗笠迎春雷。秋运五谷冬载盐,船靠码头人声沸。八兄贸易重诚信,乡梓心中铸丰碑。”

(三)黄姚镇阳洞郭氏名人

郭顺和又名郭军,黄姚镇阳洞人,黄埔军校毕业,任职于国民党特务协镇委员会,1947年,回乡办私塾。

郭自品,黄姚镇阳洞村人,北京外语学院毕业。

郭自安,黄姚镇阳洞村人,广西大学毕业。

郭守周,黄姚镇阳洞村人,从军,转业到县邮政局,任工会主席。

郭仲才,黄姚镇阳洞村人,从军,黄姚财政所长。

(四)黄姚镇拱桥村茶埠寨名人

郭远艺,黄姚镇巩桥村茶埠寨人,广西大学毕业。

(五)黄姚镇岩头村郭氏名人 郭贵平,黄姚镇岩头村都礼寨人,广西大学毕业,《南宁晚报》记者。郭贵庆,黄姚镇岩头村都礼寨人,广西电力学院毕业。郭贵友,黄姚

镇岩头村都礼寨人,广西师大体育学院毕业。

(六)走马乡东坪村郭氏

郭序进,东坪村人,庠生,光绪二十四年,获得皇恩钦命广西省提督学政、翰林院题赠登仕郎赠匾:“渭水长春”。郭氏太公序进在东坪村办学馆,    郭序达,东坪村人,庠生,光绪二十四年,获得皇恩钦命广西省提督学政、翰林院题赠登仕郎赠匾“硕德古稀”。后来,郭氏太公序达在东坪村办学馆。

郭美益,走马乡东坪村人,大专毕业,小学高级教师,校长。

郭定观,走马乡东坪村人,江西陶瓷学院毕业。佛山市陶瓷公司总监。

五、黄姚街郭氏诗人诗歌对联选

历代,黄姚古镇有吟诗题联的习俗。这里的名人留下的诗歌对联甚多,现存郭氏诗歌对联摘录如下:

1.诗歌 缅怀古氏国壹公赞诗一首——清道光庠生郭际宏题微星昔殒此山养,阳雅望遗徽卜后。昌马鬣重封光世,业牛眠轮焕耀宗。祊绵嗣续水流芳,皇恩叠赐后先扬。凤毛异日联翩起,伫看焚黄表墓堂。   清朝光绪年间秀才郭敦臣与邓寅亮等诗友同游文明阁留诗《游黄姚文明阁有感》:步和邓寅亮原韵五——清光绪敦翁 久历名区不记秋,骋怀凝目每登楼。红羊罹韧悲当日,白马驮经忆上头。峻岭下帷曾辨家,归途弄笛笑骑牛。青云试向山灵问,路访蓬灜第一洲。 步和邓寅亮原韵六——清光绪敦翁    满天爽气满江秋,秋色连天映画楼。楼上看书书在手,手中掬月月当头。头衔有愿偏惭我,我读何心独倚牛。牛背笛声童皆美,美来归去荻花洲。 螺山掩水——清光绪郭敦臣 龙懵溪口拥青螺,日照溪光落晓波。羡却数峰青未了,又添长灞响洪涛。    睡仙奇迹 ——清光绪庠生郭敦臣 祥鳞造岸欲登峰,仿佛惊涛骇浪中。漫说石心终不转,一逢雷雨便成龙。 盘道石鱼 ——清光绪郭敦臣

无心鼓浪逐灵鲲,形幻倦然卧小村。待得九天雷雨作,扬鳍定卜跃龙门。和邓先生题宝珠观 ——清光绪 郭敦臣

(一) 金丹何事觅神仙,石涧通泉僧舍连。丝亦懒抽明慧性,竹偏多种静修缘。匏瓜秋向禅林实,土鼓春从俗里传。革尽尘心闻念忏,木鱼声响度天然。  (二) 何须海外觅神仙,古刹桥横一水连。钵现莲花开世界,几番红叶证因缘。梵香近接溪春绕,磬韵遥从谷口传。骚客留题添逸兴,丰神洒脱自超然。  (三)福地琅环好住仙,红尘隔断小桥连。种花便觉僧非俗,正果应知佛有缘。金马灵通窥色相,木犀香澈悟心传。参禅试问禅关步,万斛闲愁豁渺然。   天然桥畔——清光绪 郭敦臣   虹腰小小本天然,斧凿神工不记年。造化山来心最巧,却从石窟放清泉。    生生穿岩 ——清光绪 郭敦臣    山灵何事费工夫,峭壁凭空凿一窬。料想五丁输在手,划开山腹观明珠。注:位于古镇东,挨近金瓶山,山腰有一贯穿大山的岩洞。  枕漱桥 ——清光绪 郭敦臣    桥题枕漱寄遐思,定有芳踪托隐兹。我亦潮洄情未已,伊人宛在水之湄。  注:枕漱桥位于南塘西南小溪边,原名寡母桥,为当地几位贞烈(寡母)捐钱修建。“枕漱”二字为清顺治县令陈定国游此地题壁,遂称枕漱桥。  上岸石龟 ——清光绪 郭敦臣    寿享千年号至灵,洛沙曳尾向深溟。一自鲁卿居蔡后,便从江上幻奇形。    注:石龟在带龙桥西端江边,为一卧地巨石,酷似神龟。   下山石蛇 ——清光绪 郭敦臣  漫讥无角未成龙,形现神藏地脉中。脱却顽形能变化,九天雨露庆云从。注:位于带龙桥至东门楼的石阶道旁。蛇头栩栩如生。

当代•郭天成诗歌选(两首)

读书好 读书好,书相随,犹如乔迁居有竹。古传三余寒窗苦,今喜偷闲品诗舒(“舒”又用“书”)。读书好,惜时阴,激活求知之火花。蹉跎莫叹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好,纳良言,聆听美德之慧语。俭以济贫扶为道,华夏大同和谐舒。(原载《精彩中国》)   读书乐 读书好,读书乐,读书能辨善和恶。三生有幸书相伴,四时积善种(“种”又用“有”)美德。读书好,读书乐,字里行间有玑珠。犹如药石清心欲,养志心通明荣辱。读书好,读书乐,赤子之心报国忙。读书增智建四化,强国兴邦防恶狼。(原载《精彩中国》)  当代•郭祖林诗歌一首 为缅怀和发扬先祖美德,在纪念曾祖父郭树华诞辰130周年时题“郭太记”诗一首:“传说当年江上飞,富罗梧州穿梭回。风大浪高艄号急,蓑衣斗笠迎春雷。秋运五谷冬载盐,船靠码头人声沸。八兄贸易重诚信,乡梓心中铸丰碑。”

2.黄姚亭台楼阁著名对联 ①东门楼联:在新兴街东端城墙出口。内联:   明月照山间月移山影行人往(一说行仍住) 清风飘云际风送云踪去复来——作者清乾隆郭泽华 ②三星楼联:在金德街杨巷北端出口。外联:傍社葱茏千树合临楼咫尺一桥横 ——作者清光绪郭敦臣 说明:①郭泽华,黄姚街人,清朝乾隆年间庠生。②郭敦臣,黄姚街人,清朝光绪年间庠生,《游黄姚文明阁有感▪步和邓寅亮原韵五》收入钟家佐主编的《八桂四百年诗词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25日,时任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郭声琨到黄姚古镇调研。在广西省工委旧址,郭声琨详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家和文化名人在黄姚生活、斗争的历史。他对把广西省工委旧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郭声琨参观郭氏宗祠。
郭声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黄姚古镇内的郭家大院和郭氏宗祠,并详细了解郭姓族群在当地的生活、生产发展情况。


2014年8月2日至3日,由柳州郭氏宗亲联谊会、黄姚郭氏宗亲联谊会联合在黄姚古镇,成功举办了中华郭氏网首届柳州·黄姚“郭氏宗亲儿童夏令营”活动。受邀前来的福建省、云南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以及广西各地市的宗亲和家属,跟柳州宗亲一共百多人汇集柳州。分别在柳州乘坐两辆大巴和四辆后勤车,前往首届夏令营的举办地——黄姚。宗亲相见格外亲切,黄姚郭氏宗亲们,在镇入口,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引起了好多黄姚当地人和游客的围观,好多人由衷感叹和羡慕地说:做“郭氏人”,真好!

最新推荐

  • 老会长一路走好老会长一路走好

    我们怀着十分沉重和悲痛的心情,悼念郭志成老会长。郭志成老会长因病不幸于2021年5月11日2时30分与世长辞,享年78岁。他的与世长辞,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老会长、一位好同志、和蔼可亲…

    2021-05-15浏览:185
  • 砥砺深耕 笃行致远砥砺深耕 笃行致远

    一头接续即将挥就的百年史诗,一头开启第二个百年的恢弘篇章。新时代少年郎,晔晔如扶桑。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描述的中国少年“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天戴其苍,地履…

    2021-01-02浏览:16257
  • 疫情过后海南郭氏集团复工复产疫情过后海南郭氏集团复工复产

    今天,儋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儋州市委两新组织工委书记李昌本,市委组织部三科科长兼“两新”办负责人黎宁、两新办公室李丹花,在疫情防控时期,莅临海南郭氏集团检查指导,做好复工复…

    2020-04-18浏览:817
  • 江西竹溪寻根江西竹溪寻根

    江西竹溪寻根

    2020-04-18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