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郭氏宗谱》圆谱大会成功举办
- 索引:619
- 发布时间:2020/6/27 15:49: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2020年6月25日 端午节之际,郭家喜事连连,来自全国郭氏宗亲五百多人齐聚“西施故里”隆重召开《诸暨郭氏宗谱》圆谱大会。陕西华州郭氏宗亲联谊会-郭子仪故里会长郭军旗受浙江省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的盛情邀请参加本次盛典。
(上图)浙江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会长、《诸暨郭氏宗谱》纂修执委会主任郭新光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
大家下午好!今天是端午节,郭氏后裔、至爱宾朋,齐聚美丽的西施故里,隆重召开《诸暨郭氏宗谱》圆谱大会,这是郭氏宗族的一件盛事、一件喜事,我非常荣幸能与大家一起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在此请允许我代表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和本次大会筹委会,对专程前来参加圆谱庆典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有您们的光临,我们这次大会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扬总明义,留史予后,传善种德,续世修谱,是我辈的责任和义务,是对先祖的缅怀和崇敬,更是对晚辈的激进和鼓励,《诸暨郭氏宗谱》历时整整六年,从倡议发起、宣传发动、普查统计、纂写编辑、资金筹措、交付印刷,克服了重重困难,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经历了太多的艰辛、流下了太多的汗水,跑遍了诸暨有郭姓的60多个村落,常常为了一个谱丁,出市出省出国调查核实,凝聚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借此机会,我代表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和《诸暨郭氏宗谱》纂修执委会,向倡导发起修谱事宜并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宗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诸暨郭氏宗谱》纂修捐钱捐物、奉献爱心的各位宗亲及积极完成谱丁费的各村表示真诚的感谢!特别要向这次修谱慷慨解囊的杭永、献斌、满金、水尧等企业家点赞鼓掌!向关心理解和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并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纂修过程中提供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真是由于您们的积极参与、辛勤付出、无私奉献、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我们《郭氏宗谱》的圆满完成。再一次谢谢大家!
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典籍,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子子孙孙的根系和纽带。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团圆、大聚会,能够借祖德宗功这一伟大的凝聚力和神圣的同化力,发扬子仪公忠贞、智勇、宽仁、豁达的精神,进一步唇齿相依、守望相助,珍惜一脉相承、万派同源的血肉亲情,同心同德,精诚协作,续写郭氏家族的锦绣篇章。我坚信,全体族亲有志气、有智慧、有能力,在新的历史时代,一定大有作为。
续修宗谱是一项承前启后、慰祖励孙的浩大工程,希望吴平、建喜、信均、光校等十人作为后续修谱召集人,能根据续修宗谱的要求,做好传承工作,为我们郭氏宗族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祝愿有着优秀文化传承的郭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祝愿各位阖家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
《诸暨郭氏宗谱》纂修执委会
二0二0年六月二十五日
(上图)浙江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秘书长、《诸暨郭氏宗谱》主编郭武安,作宗谱纂修工作报告。
大家好!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圆谱大会。
我受“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的委托,代表续谱执委会、编委会向大会汇报《诸暨郭氏宗谱》纂修过程。
我们宗谱去年底已完竣,因疫情拖至今天圆谱。谱能圆满完成,首先要感谢金华宇轩家谱工作室的郑小杰、黄美芳、河北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的谷秋生、安徽泾县龙图阁宣纸厂的包锡彬等企业家,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是难以完成的。
第一,诸暨郭氏、续谱现况
诸暨郭氏有四分派,七支派,二散户。马坞派续谱自一八五五年至今已一百六十四年;留下庄派续谱自一九〇六年至今已一百一十三年;秉诚派续谱自一九二八年至今已九十一年;南明派、永昌派续谱自一九三六年至今已八十三年;宗和派续谱自一九一七年至今已一百零二年;青山派续谱自一九四五年至今已七十四年。相隔年代已久,再不修恐后难续。
二〇一二年九月,在诸暨召开“省郭子仪后裔联谊会”时,商量成立“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期间与潮坑小伟私下谈续谱,得到郭武泉、郭吴平、郭新光等人的热烈响应及支持,遂发起纂修《诸暨郭氏宗谱》。二〇一三年因安排省联谊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续谱延至二〇一四年二月十九日,在西山村开会成立了纂修执委会,同年成立编委会。我们把全市全部郭姓聚集地,按乡镇地域,分成五大片,下有十个分会。一个片由一个执委会主任负责,六十四个村安排了编委。组织落实,职责明确,市联谊会全面领导、督促宗谱的纂修工作。
我们诸暨市现有郭姓人口一万九千多,加上移居外地的,新增谱丁有二万六千多。全市大小共七个派别加二个散户,都是唐汾阳王子仪公的后裔。到诸暨的迁始祖有四个:一,马坞派,三子晞公的后代,由安徽当涂转徙睦州淳安之金沙村,宋建炎三年至诸暨马坞定居下来的绵十八仲瓞公;二,留下庄派,六子暧公长子铸的后代,南宋中期由东阳转徙诸暨草塔莼塘,后至留下庄定居下来的伯八公;三,越山公派,暧公次子钊的后代,南宋后期从东阳长衢转徙嵊州,至诸暨定居下来的百四十四颖公;四,青山派,从东阳经义乌西田山、浦江养元坑,元朝时期至青山定居下来的千三守亮公。其他散户也都是六子暧公的后代。宗谱我们是按全市各派到诸暨的迁始祖续起,包括后来移居外地的宗亲都录入在内。先按各派统一后的字辈分别续下来,至子仪公第四十五代开始,全市各派郭姓统一使用字辈行号。谱丁收集至二〇一八年底为止,共有五万六千多。
《诸暨郭氏宗谱》页宽二十九公分,高四十一公分,共二百三十六卷,装三十二个函套,八个大箱,成本是二百六十多万元。当时,要求承包的很多,报价从三百万至七百多万元不等。我们经验不足,选择签约的承包商是“总款二百万,一年交货”。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按我们的要求,水印手工宣纸、印刷费二项就超过二百多万元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续谱中途数次濒临流产,其中说不尽的酸甜苦辣,道不明的无形压力,都是我们在默默承受;有多少个夜晚,我们被恶梦惊醒,久久不能入眠......。
第二,具体我们做的工作:
1,找旧谱。经我们跑上海、浙江等图书馆收集到一批;再号召大家网上搜索、民间收集,甚至找到美国犹他州图书馆。这里要衷心感谢无私捐谱者:《郭氏南明宗谱》安平郭成浩;《南明郭氏宗谱》朱家上新屋郭正其;《暨阳宜仁郭氏宗谱》宜仁郭和平;《汾阳郭氏宗谱》富阳郭利伟;《太原郭氏宗谱》青山郭根良;《暨阳郭氏宗谱》留下庄郭小乔;《萧邑桃源郭氏宗谱》萧山岙山下郭建华;《花山郭氏宗谱》双龙村郭信安。这个谱,是他的祖母文革时,见在烧郭姓宗谱,冒险去抢了五本出来。就是这五本谱,彻底消除了马坞派原对先祖认可的疑虑,成就了他们派续谱的关键。另外,我们几经周执,耗时数月得到了《宗和郭氏宗谱》,纠正了此派以前的憾事,使得其能圆满、齐全地续下来。
2,谱丁登记。全市数万谱丁,靠我们这些都是初次干的编委统计上来,是个十分辛苦的事。当时我们要续全市郭姓的宗谱,有好多村有疑虑、不理解、不配合、不愿入谱,难度可想而知。这里要说一下西山村的郭渭根,当时已八十多岁,年高体弱,脚有残疾,走路不便,但仍像个救火队员,那个村听说有郭姓,他就主动找上门去,经他联系来的偏僻小村就有十多个;那个村没人登记,不管青山、璜山,路程有几十公里;不管下雨下雪,他骑上摩托就走。山路骑不上去,他一瘸一拐往上爬....。浦江养元坑当时谱丁登记比较消极,他带了二个人连续几天与青山派的宗亲去“摆摊”,硬是给登记来了。他这样忘我地干,从没要分文报酬,我们都亲切叫他“老黄忠”。
3,谱款募集。这是续谱的重中之重,因为有些村当初不肯登记,我们承诺不收一分钱,这样增加了筹款压力。这里首先要感谢我们的老会长郭武泉起带头作用,每次捐款他都是第一个。同时他与郭新光会长等人分别、连续跑了一个多月,不辞辛苦去单位、企业募捐。(顺便说一下我们的省联谊会副秘书长郭光校,他的家,他的车,基本上成了我们的公房、公车,随时用、到处跑,但从没来报一分钱费用)。再要感谢阳春郭杭永、青山郭献斌、西山郭满金、下水阁郭水尧、邵家楼郭苏瑛、五泄郭珅等几位企业家,是他们几个人就捐齐了所需谱款的一半,奠定了续谱资金的基础。再特别要说一下富阳宗亲,在宁波、上海等地工作的郭裕源四兄妹,一听到我们在续谱,第一时间就将他们父亲的十万元遗产捐了出来,真是让人感动。
谱丁款,我们只收集了全市三分之一不到的郭姓村庄,但马坞分会、前山分会、城郊分会、郭家坞分会 邵家楼分会、小兼溪分会、大庄村、楼店郭家、潮坑村都超额完成了指标。这里要感谢这些村的执委、编委是花了很多心血才能达到的。特别要说一下楼店郭家的郭筱凎老前辈,已九十多岁高龄,无职无权。见谱丁款集不上来,主动与村长叫板,一半由他去收,结果他早二个月,就完成了村总数近六成的谱丁款。还有小兼溪村,他们是山区,比较偏僻,靠卖个猪、捐点粮来交的谱丁款,这种精神真是十分可嘉。后期,我们曾为付宣纸、印刷款而为难,是我们的名誉会长郭吴平,他自己带头,一下子就募捐到了五十多万元,解决了燃眉之急,真是我们的楷模。
4,财务。我们执委会、编委会组织成员,六年来,全国各地跑,都是没有工资、不报旅差费、不报汽油钱、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所以对资金管理,我们成立了财务监督小组,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审查机制。会长一枝笔签字;上万资金要报预算集体讨论、两个主任以上在场执行;同时每笔账目大到数万,小到一元,全部在产生的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给有十八个执委主任参与的决策群备案;每次开理事会都对所有账目进行审核;同时在全市郭氏文化群里公示。让每个宗亲监督,决不允许有挪用、乱花一分钱的现象存在。
5,校对。宗谱校对是件大事,编委会对校对不敢有一丝怠慢,尽管无法做到完美,但都是尽其能、尽其职。我们从一稿校到六稿,从原预计每套三百卷,减到二百三十六卷。依照字面记录,增删字数就达六、七十万个,可见工作量之大。但由于规模大,我们是初次,文化水平有限,说句实话,每次校谱都发现有错的地方,心也疲了。因此在格式上、内容上、文字上肯定存在很多错误,恳盼各位宗亲、先辈贤能们理解、指正。
第三,有关内容说明:
这次修谱,我们原则上对各派旧谱的内容,有疑问的也不予纠改。留下庄派,旧谱记载,其先祖源公(仲恭)为暧公长子铸公次子。我们其它谱记载仲恭为钊公嫡长子,但我们尊重其谱资料纂录,没给予改动。再,其旧谱记载千三公居养元岭,与青山派迁始祖千三公居养元坑相似。二派提出合幷,终因外世及字辈均无相同之处,年代也有差距,没采納。
秉诚派、南明派宗谱,我们从上海图书馆等收集到的有残缺。民间均有齐全的旧谱保存,但经多次努力,均因本人不愿提供。因此这二派文集、史料肯定有缺失、错误。
秉诚派一九二八年修谱时,有章字辈六人迁嵊县长乐村。今因村已拆迁,我们去了多次无果。后托当地绍兴宗亲郭前东等人寻找,只找到一家,据说已无后代。
上周坞村有郭姓数十人为南明派。上辈由于历史原因没入谱,其辈分难搞清。上周坞前保和乡乡长郭伟堂,与小兼溪前五美乡乡长郭友章“圣”字辈为叔侄。其余宗亲以此为依据,重排行号录入谱中的。其它个别村也有类似情况,因为年久有些祖先无法确定,只能推算,用“又”添补新行号续下来。
永昌派,原旧谱依附南明派,这次为独立一支。
另外有二个从嵊州郑坞坑迁入新店湾、东阳长衢迁入应店街灵山湖的本姓散户,“四十四代”前合在一卷,“四十五代”后录在全市统一宗谱里面。
绍兴兰亭栅溪村,居说是我们郭店桥亭宗和派的。我们去了四、五次,终因他们村干部不支持,而无法收集到谱丁信息,没有入谱。
三都江郭弄,江藻后岸等村,均有郭姓人居住。我们去外地江山、上海图书馆帮助找寻。同时考究其古坟墓碑、老人回忆均无着落;无法厘清代数、字辈,这次均没入谱。
这次续谱从犹他州图书馆收集到一册旧谱,字辈、派名均与宗和派相同,但找不到其出处。
有些谱丁因外迁失联,生卒不详。为方便排行号,个别无生日的,年庚是推算的。还有实在无法考证的,就放在每个字辈之后。
以上有误之处,恳盼各位宗亲贤达指出,以便我们以后纠正。
谢谢大家!
子仪公四十二代裔孙 武安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五日

(上图)诸暨市宗谱研究会会长杨胜讲话。
(上图)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郭学焕讲话。
(上图)浙江省人大常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郭剑彪讲话。
(上图)中华郭氏名人大辞典主编郭牧讲话。
(上图)浙江省郭子仪后裔联谊会会长郭忠苗讲话。
(上图)浙江省绍兴市家谱协会会长郭欢裕讲话。
(上图)浙江省诸暨市郭氏企业家郭水尧讲话。
(上图)山西太原郭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郭学文讲话。
(上图)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郭子仪故里会长郭军旗讲话。
(上图)陕西华州郭氏宗亲联谊会郭子仪故里会长郭军旗向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赠郭子仪故里会旗一面。
(上图)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郭永缘讲话。
(上图)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委员会郭氏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郭瑞生讲话。
(上图)浙江省郭子仪后裔联谊会会长郭忠苗向诸暨宗亲会赠匾。
(上图)浙江省东阳长衢郭氏理事会会长郭生良讲话、赠匾。
(上图)郭新光会长向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上图)《诸暨郭氏宗谱》开谱、发谱仪式。
(上图)诸暨郭氏宗谱每一套236卷
(上图)郭武安主编向代表颁发宗谱“藏谱证”。
(上图)向参会代表发放纪念品。
(上图)浙江省郭子仪后裔联谊会原会长、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名誉会长郭武泉致答谢词。
答谢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
大家下午好!你们不辞辛苦来参加大会,谢谢大家了。
《诸暨郭氏宗谱》涵盖诸暨市六十多个村落的郭氏及外迁郭氏,共计五万六千余谱丁,集资二百八十万元,历时六年,现已完竣。这是诸暨郭氏氏族文化创纪录的一件大事,可祝可贺。
诸暨郭氏为唐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晞公及第六子暧公的裔孙。皆为郭子仪后裔。
诸暨乃春秋越国古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西施故里。当今诸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18年实现GDP总值1225亿元,财政收入138亿元,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第十四位。
各位来宾,我们的圆谱大会依靠各位领导精心策划、指导,依靠全市郭氏宗亲的鼎力支持。并得到了山西太原、陕西华州、陕西礼泉、河南三门峡、福建福州等地郭氏宗亲组织血浓于水的亲情关注,得到了浙江东阳、台州、温州、绍兴等地郭氏宗亲热诚祝贺。大会胜利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请允许我代表“诸暨市郭子仪后裔联谊会”向到会的各位来宾、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兴旺、万事如意!
谢谢各位。
郭武泉
二〇二〇年六月二十五
(上图)《诸暨郭氏宗谱》参会全体代表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