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文化研究会 > 研究成果

郭子儀單騎見虜賦

  • 索引:247
  • 发布时间:2018/2/17 18:34: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秦觀寫了一篇《郭子儀單騎見虜賦》來敘述郭子儀單騎退虜的事蹟,此賦記事清晰,語情酣暢,氣勢充沛,對仗工穩,歷來為論賦者所激賞。余因喜愛其內容,張貼於此,與宗親及網友分享。『免冑圖』正是郭子儀卸下盔甲、武器,只穿著文官的袍服與回紇藥葛羅在戰場握手言和的情形。此圖是北宋·李公麟(1049~1106)所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郭謙賢 2018.2.1

 

郭子儀單騎見虜賦 

宋·秦觀


回紇入寇,汾陽出征。何單騎以見虜,蓋臨戎而示情。匹馬雄趨,方傳呼而免胄。諸羌駭矚,俄下拜以投兵。

方其唐祚中微,胡塵內侮,承范陽猖獗之亂,值永泰因循之主。金繒不足以塞其貪嗜,鎧仗不足以止其攘取。雲屯三輔,但分諸將之兵;烏合萬群,難破重圍之虜。

子儀乃外弛嚴備,中輸至誠。氣幹霄而直上,身按轡以徐行。於是露刃者膽喪,控弦者骨驚。謂令公尚臨於金甲,想可汗未厭於寰瀛。頓釋前憾,來尋舊盟。彼何人斯,忽去幢幡之盛;果吾父也,敢論戈甲之精。

豈非事方急則難有異謀,軍既孤則難拘常法。遭彼虜之悍勁,屬我師之困乏。校之力則理必敗露,示以誠則意當親狎。所以徹衛四環,去兵兩夾。雖鋒無鏌邪之銳,而勢有泰山之壓。據鞍以出,若乘擒虎之驄;失仗而驚,如棄華元之甲。

金石至堅也,以誠可動;天地至大也,以誠可聞。矧爾熊羆之屬,困乎蛇豕之群。於是時也,將乘驕而必敗,兵不戢則將焚。惟有明信,乃成茂勳。吐蕃由是而引歸,師殲靈夏;僕固於焉而暴卒,禍息并汾。

非不知猛虎無助也,受侮於狐狸;神龍失水也,見侵於螻蟻。曷為鋒鏑之交下,遽遺紀綱而不以。蓋念至威無恃於張皇,大智不資於恢詭。遠同光武,輕行銅馬之營;近類曹成,獨造國良之壘。

向若怨結不解,禍連未央。養威嚴於將軍之幕,角技巧於勇士之場。攻且攻兮天變色,戰復戰兮星動芒。如此則雖驍雄而必弊,顧創病以何長苻秦誇南伐之師,坐投淝水;新室恃北來之眾,立潰昆陽。 

固知精擊刺者,非為將之良;敢殺伐者,非用兵之至。況德善之身積,宜福祥之天畀。固中書二十四考焉,由此而致。 

郭子儀單騎見虜賦註釋


《新唐書·郭子儀傳》及《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九》等記載,唐永泰元年(765年)冬十月,吐蕃、回紇合兵圍涇陽,郭子儀命諸將嚴守不戰,遣使者往說回紇,約共擊吐蕃。回紇以為子儀已死,不之信,欲一見子儀,子儀遂與數騎開營門而出,使人傳呼曰:“令公來!”回紇大驚,其帥藥葛羅執弓注矢立於陣前,子儀免胄釋甲投槍而進,回紇諸酋長相顧曰:“是也!”皆下馬羅拜。子儀亦下馬,前執藥葛羅手,遂與回紇定約而還。

秦觀(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生卒1049~1100,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於宋熙寧五年(1072年)寫了一篇《郭子儀單騎見虜賦》來敘述郭子儀單騎退虜的事蹟,此賦記事清晰,語情酣暢,氣勢充沛,對仗工穩,歷來為論賦者所激賞。宋·李廌《師友談記》載:“秦少遊論賦至悉,曲盡奇妙,蓋少時用心於賦甚勤而專,常記前人所作一二篇,至今不忘也。”宋·孫奕《示兒編》載:“昔秦少游賦《郭子儀單騎見虜》……押險韻而意全,若此乃為盡善。”明·楊慎《升庵集》載:“《單騎見虜賦》,秦少游場屋程試文也……此即一篇史斷,今人程試之文,能幾有此者乎?” 清·李調元《賦話》載:“宋秦觀《郭子儀單騎見虜賦》敘事工整,豎意透快,兼能摹寫一時情景,以此步武坡公,殆有過之而無不及也。”清·余丙照《賦學指南》載:“賦以鋪陳為正格,宋人每以議論見長,論者訾其為有韻之文。此賦逐層騰挪,往復不厭,然每段必有一二工整之語,摹寫生動,故雖變唐格而不入破體。”


郭子儀單騎見虜

回紇入寇,汾陽出征[1]。何單騎以見虜,蓋臨戎而示情。匹馬雄趨,方傳呼而免胄[2];諸羌駭矚[3],俄下拜以投兵。方其唐祚中微,胡塵內侮,承范陽猖獗之亂[4],值永泰因循之主[5]。全繒不足以塞其貪嗜[6],鎧仗不足以止其攘取。雲屯三輔[7],但分諸將之兵;烏合萬群[8],難破重圍之虜。子儀乃外馳嚴備,中輸至誠,氣幹霄而直上,身按轡以徐行。於是露刃者膽喪,控弦者骨驚。謂令公尚臨于金甲[9],想可汗未厭于寰瀛[10]。頓釋前憾,來尋舊盟。彼何人斯?忽去幢幡之盛[11];果吾父也[12],敢論戈甲之精!豈非事方急則宜有異謀,軍既孤則難拘常法。遭彼虜之悍勁,屬我師之困乏[13],校之力則理必敗露,示以誠則意當親狎。所以撤衛四環,去兵兩夾[14],雖鋒無鏌邪之銳[15],而勢有泰山之壓[16]。據鞍以出,若乘擒虎之驄[17];失仗而驚,如棄華元之甲[18]。金石至堅也,以誠可動[19];天地至大也,以誠可聞。矧而熊羆之屬[20],困乎蛇豕之群[21]。至是時也,將乘驕而必敗,兵不戢則將焚[22]。惟有明信,乃成茂勳[23]。吐蕃由是而引歸,師殲靈夏[24];僕固於焉而暴卒,禍息并汾[25]。非不知猛虎無助也,受侮於狐狸[26];神龍失水也,見侵於螻蟻[27]。曷為鋒鏑之交下,遽遺紀綱而不以[28]!蓋念至威無恃於張皇[29],大智不資於恢詭[30]。遠同光武,輕行銅馬之營[31];近類曹成,獨造國良之壘[32]。向若怨結不解,禍連未央[33],養威嚴于將軍之幕,角技巧于勇士之場,攻且攻兮天變色,戰複戰兮星動芒[34]。如此則雖驍雄而必斃,顧創病以何長!苻秦誇南伐之師,坐投淝水[35];新室恃北來之眾,立潰昆陽[36]。固知精擊刺者,非為將之良;敢殺伐者,非用兵之至。況德善之身積,宜福祥之天畀[37]。故中書二十四考焉[38],由此而致。


[1]汾陽:郭子儀以功封汾陽郡王。

[2]胄(zhòu):頭盔。

[3]諸羌(qiāng):此謂回紇諸部落。矚:矚目,注視。

[4]范陽:唐安祿山曾為范陽節度使,起兵反唐,遂戰亂綿延,唐以中衰。

[5]永泰:唐代宗李豫的年號。

[6]繒(zèng):絲織品的總稱。

[7]三輔:本指西漢治理京畿地區的三個職官,後長安近畿亦稱三輔。

[8]烏合:倉卒集合之眾。

[9]令公:郭子儀以功進中書令,世稱郭令公。

[10]可汗:回紇首領稱可汗。寰瀛:海內。

[11]幢幡(fān):指旗幟儀仗之類。

[12]吾父:《舊唐書·郭子儀傳》:“虜初疑,持滿注矢以待之。子儀以數十騎徐出,免胄而勞之曰:’安乎?久同忠義,何至於是?‘回紇皆舍兵下馬,齊拜曰:’果吾父也。‘”

[13]屬:正值。

[14]兩夾:指左右相隨的衛士。

[15]鏌(mò)邪(yé):利劍,春秋吳莫邪善鑄劍,故古寶劍常稱鏌邪。《淮南子·說山》:“所以貴鏌邪者,以其應物而斷割也。”

[16]泰山:《晉書·孫惠傳》孫惠與司馬越書:“況履順討逆,執正伐邪,是烏獲摧冰,賁育拉朽,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

[17]擒虎:《隋書·韓擒虎傳》:“先是,江東有謠歌曰:’黃斑青驄馬,發自壽陽涘。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皆不知所謂。擒(虎)本名豹,平陳之際,又乘青驄馬,往反時節與歌相應,至是方悟。”

[18]華元:春秋時宋文公三年,宋與鄭戰,宋師敗績,宋將華元被俘。後逃歸,守宋城,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於思於思,棄甲復來。”見《左傳·宣公二年》。

[19]“金石”句:劉向《新序·雜事》:“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弓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複射之,矢摧無跡。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

[20]矧(shěn):況。熊羆(pí):喻猛士。《尚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21]蛇豕(shǐ):長蛇封豕,喻貪暴之人。《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於楚。”

[22]戢(jí):收斂。

[23]茂勳:卓著的功勳。

[24]靈夏:指靈州和夏州。據《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九》代宗永泰元年,郭子儀與回紇合兵擊吐蕃,破之於靈台西原。靈台在涇州,故此非實指。

[25]并汾:并州和汾州。僕固懷恩從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有功,後叛唐,引回紇兵入寇,永泰元年病死于靈武。河東一帶曾是僕固懷恩叛唐活動地區。

[26]狐狸:《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27]螻(lóu)蟻:《楚辭》賈誼《惜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兮,為螻蟻之所裁。”

[28]以:用。

[29]張皇:狀大、誇張炫耀。

[30]恢詭:恢誕詭詐。

[31]銅馬:《後漢書·光武紀上》:“受降未盡,而高湖、重連從東南來,與銅馬餘眾合。廣武復與大戰于蒲陽,奚破降之,封其渠帥為列侯。降者猶不自安,光武知其意,敕令各歸營勒兵,乃自乘輕騎按行部陳,降者更相語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32]國良:唐李皋嗣封曹王,建中元年為湖南觀察使,前帥辛京杲之部將王國良據縣反,皋遺其書,國良喜且畏,因請降,然內尚猶豫。皋即日單騎稱使者造國良壘,皋大呼其軍曰:“有識曹王者乎?乃我也,來受良降,良今安在?”一軍愕眙。國良迎拜請降,皋執其手,約為昆弟。李皋卒諡曰成。見《新唐書·太宗諸子傳·嗣曹王李皋》。

[33]未央:未完。

[34]星動芒:《史記·天官書》:“天一、槍、棓、矛、盾動搖,角大,兵起。”裴駰集解引李奇曰:“角,芒角。”

[35]淝水:晉太元八年,前秦苻堅大舉侵晉,據壽陽,晉相謝安命謝石、謝玄迎戰,先於洛澗破秦軍前哨,進逼淝水。苻堅欲俟晉軍半渡而擊之,麾軍小卻,兵退不可止,謝玄等即渡河直前,秦軍大敗,苻堅歸返長安。見《晉書·苻堅載記下》。

[36]昆陽:漢更始元年,王莽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圍昆陽,更始諸將惶怖,欲棄城走。劉秀率敢死士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莽軍中堅,尋、邑陣亂,劉秀遂乘銳進擊,殺王尋。城中亦鼓噪而出,莽軍大潰。見《後漢書·光武紀上》。

[37]畀(bì):給予。

[38]二十四考:《舊唐書·郭子儀傳》引史官裴垍語“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謂子儀自乾元元年至建中二年任中書令二十四年。


最新推荐

  • 华州郭子仪牌楼华州郭子仪牌楼

    郭子仪牌楼位于华州城新秦南路与310国道交叉的“丁”字路口,南向五龙山,北临子仪大街,被称做华州城区的南大门。 牌楼原建在华州东关驿道上。郭子仪因平息安史之乱为唐王朝建立了盖世之功,…

    2021-02-17浏览:154
  • 唐人笔下的郭子仪故里唐人笔下的郭子仪故里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古称华州郑县,是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的故里。唐代的文献是如何记载郭子仪的故里的呢?本文主要依据唐代资料,对此管中窥豹,以略见一斑。 华州,于西魏设华州时,以州…

    2021-02-16浏览:191
  • 《大唐郭子仪》编著回顾《大唐郭子仪》编著回顾

    《大唐郭子仪》编著回顾 阎广勤

    2020-03-14浏览:185
  • 郭子仪免冑退回纥的故事郭子仪免冑退回纥的故事

    郭谦贤2019.11.23 安史之乱后(763年),李唐皇朝不再信任武将,导致其灭亡的三大弊端--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朋党争斗已露出端倪。唐代宗在位第四年永泰元年(765年)九月,反叛唐朝的仆固怀恩…

    2019-12-30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