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郭氏祠堂堂号漫谈
- 索引:51
- 发布时间:2017/6/15 20:45:52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堂号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以地名作堂号:许多宗族喜欢以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这在各姓中都是一样。如郭姓的"太原堂",李姓的"陇西堂",刘姓的"彭城堂"、"中山堂"。这些堂号,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
以宗族典故作堂号:这类取堂号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也非常有意思。一个堂名,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必须是有关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讲的他姓人物。如:郭姓’点颔堂’、王姓的"三槐堂"、刘姓的"藜照堂"、吴姓的"三让堂"。这些故事,往往都极富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以道德伦理作堂号:这种取堂名的方法,是将一些教育族人劝善惩的词语作为祠堂名称。这类堂号在各姓氏中也比较普遍,而且往往各姓共用。如"敦厚堂"、"敦睦堂"、"敬本堂",几乎各姓都有。
以祖先名号作为堂号:这种堂号在各姓中也都常见,但相对要少于前几种。其方法是将某一祖先的某种有特殊含义的称号或者居住地,作为本族的祠堂,如:唐代汾阳王郭子仪’汾阳堂’、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的"伏波堂"、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后裔的"香山堂"、宋代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翚后裔的"屏山堂"。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楼下郭氏为符竹前房分派,自宋初建村至今已近千年。“凤舞堂”始建于清中叶,占地约三亩,三厅一井,保存较为完好。
峻德堂占地面积363㎡, 坐落于万安县湖坪古村,祠堂三厅两井带外廊,三厅由两口天井格分,外厅为礼乐厅(钟、鼓俱在); 推断峻德堂应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至少400余年。
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潮美村郭氏祠堂。
中华郭氏堂号初步统计:
【安徽郭氏】
无为笏满堂
泗州武定堂
舒城满笏堂
宿松忠孝堂
毫县由义堂
休宁崇本堂
定远笏满堂
繁阳遐福堂
合肥汾阳堂
巢湖积秀堂
桐城太德堂
宿松忠孝堂
毫县由义堂
休宁崇本堂
【湖南郭氏】
湘潭点颔堂
衡阳晋笏堂
洪江全福堂 (湘潭点颔堂的分支)
湘潭敦本堂
湘潭汾阳堂
醴陵閖豫堂
永兴世德堂
湘乡文美堂
望城笃庆堂(望城汾阳郭氏支谱)
安化全福堂
常德汾阳堂
湘阴太原堂
茶陵世德堂
【江西郭氏】
万安凤舞堂
万安峻德堂
遂川敦本堂
万载汾阳堂
万载太原堂
修水汾阳堂
安福皆山堂
【广东郭氏】
汕头绥成堂
汕头永思堂
潮州永思堂
揭阳鼎象堂
【山西郭氏】
崞县崞阳堂
榆次世德堂
【山东郭氏】
章丘敬飨堂
莱芜敦睦堂
巨野世厚堂
【河南郭氏】
新乡孝思堂
【江苏郭氏】
徐州太原堂
如皋懿德堂
如皋汾陽堂
金坛笃瞃堂
常州源汾堂
泰县七凤堂
镇江续古堂
江阴仁德堂
鲁南荣华堂
【陕西郭氏】
冯翊堂
华阴堂
【浙江郭氏】
太原堂
嵊县崇本堂
金华馀庆堂
诸暨忠武堂
萧山敬爱堂
兰溪繁祉堂
兰溪滋德堂
兰溪萃兰堂
东阳汾阳堂
【福建郭氏】
莆田世庆堂
惠安贻榖堂
龙海惟德堂
【天津郭氏】
怡怡堂
【上海郭氏】
崇明敦睦堂
以上是中华郭氏堂号的不完全统计。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各位郭氏宗亲,您知道自己的堂号吗?知道堂号的来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