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谅碑
- 索引:9
- 发布时间:2017/6/12 20:22: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李元谅碑存于陕西省华县人民政府院内。碑头为六螭首,雕刻雄健,碑侧雕饰蔓草花纹。碑文共32行,每行65字,李彝篆额,张哲撰文,韩秀弼书。篆额书日:“大唐镇国军陕西节度使右仆射李公懋功昭德颂”。该碑在明万历六年(公元l578年),知州石元麟自废署草莽中移置现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元谅原姓安,因幼时为宦官骆奉先所养,遂改姓骆,名元光,祖籍安息(古代波斯,今伊朗)。早年从军,智勇双全,长大美髯,后任镇国军副使。李元谅先在潼关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畏服。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泾原节度使朱泚发动兵变,占领长安,自称为帝,并派大将何望之轻骑攻占华州。李元谅闻讯,立即率部从潼关西进,赶走何望之,收复华州,又迅速整修城池,准备守城器械,并在几日之内,招募士卒万余人,军威大振。朱泚数次遣兵来犯,皆被击退,朝廷因而提升李元谅为华州刺史兼镇国军节度使,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李元谅与兵马副元帅李晟打败朱泚,收复长安。唐德宗还京,李元谅让功于李晟,被授于检校尚书右仆射。贞元元年(公元785年),李元谅参加了讨平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战斗。贞元三年又率本部军马随副元帅浑瑊与吐蕃会盟于平凉(今甘肃),会盟之日,吐蕃伏兵捕杀唐会盟官员,浑瑊单骑逃遁,幸李元谅有备,救浑瑊脱险。唐德宗念其功勋,赐姓李,改名元谅。贞元四年,李元谅兼任陇右节度使,离华州移镇良原(今甘肃崇阳县东南)。走后,华州百姓在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为李元谅树碑颂功。李元谅公元795年11月卒,终年62岁。德宗悼惜,废朝三日,赠司空。

李元谅碑位于华县政府大门东侧,是当年华州百姓纪念唐朝名将李元谅而立,距今已有1221年历史,碑高4.45米,宽1.57米,厚0.41米,碑头为六螭首,碑侧雕刻蔓草花纹,碑文共计2000余字。1957年,李元谅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整保存至今,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也是我省东部唯一大型唐代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