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华州区郭氏宗亲联谊会

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网站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 故里风情 > 风土人情

华阴老腔

  • 索引:14
  • 发布时间:2017/6/16 21:18:00
  • 点击次数:
  • 加入收藏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县市,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老腔是一种板腔体戏曲剧种,是皮影戏的一种,唱戏人在后台是皮影戏,唱戏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的双泉村。据《华县志》载: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调,于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于华州(今华县)。华阴市东临潼关、西接华县、南依秦岭与洛南县接壤、北隔渭水与大荔县相望的独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独特唱腔特点。

溯源编辑

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是一个位于西岳华山脚下的小村庄,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村庄附近交汇,村子里代代相传一个老腔皮影戏班。皮影戏在陕西一带并不少见,但是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做老腔的独特唱法。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
老腔名称之来源说法有二,一是与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相比,年代较早,尤其是音乐显得古朴悲壮、沉稳浑厚、粗犷豪放,为古老之遗响,所以称为老腔;二是由于它是从湖北老河口的说唱传到华阴演变而成,所以取老河口第一个字来命名为老腔。

华阴老腔分阿宫腔和弦板腔两个大类。

老腔实在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指挥皮影)、副签手、前首(主唱)、后台、板胡。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的、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老腔,以这种最原始的风貌出现,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

就老腔的唱腔音乐而言,可分为两种:一为唱腔;二为吟诵调。人谓“慷慨悲歌”。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有“黄土地上的摇滚”之称。


华阴老腔许多乐器都是自己加工制作的。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每个人必须熟悉自己的职责,并且都有归属的称呼。
前手,也叫说戏的、叮本的,说唱全本台词。演出时,怀抱月琴,旁放剧本,配合表演进行唱奏。
签手,也叫“捉签子”的,“拦门”的,主要操作全场皮影表演。
后槽,也叫打后台,“打后槽”主奏马锣,武打中还要呐喊助威,帮唱(拉坡)。
板胡手,主奏唱腔过门,兼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
坐档,也叫“贴档”、“帮档”、“择签子的”根据剧情进展、提前安装皮影人物道具,随时供签手使用。并帮签手“绕朵子”,排兵对打、拍惊木、呐喊助威。
因为过去都是本戏,时间长,所以就用芦席搭的戏台,也叫钻席筒子。
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最新推荐

  • 华阴老腔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陕西省华阴县市,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其声腔具有刚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听起来颇有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之慨;落音又引进渭水船工号子曲调,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民间俗称为拉波);伴奏音乐不用唢呐,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的独有之长,使其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但又鉴于该剧种这一特殊情形(家族戏),目前依然处于行将消亡的濒危状态,迫切需要长期保护

    2017-06-16浏览:1327
  • 华州秧歌戏华州秧歌戏

    华州秧歌戏是一种地摊子的表演形式,田间地头,巷道场院,舞台剧院皆可表演,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厚。剧目内容以反映农村生活故事、爱情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为主。现有《办年货》《小喜接妹》《夫妻观灯》《卖杂货》等。2007年5月,华州秧歌戏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06-15浏览:792
  • 东峪孝歌东峪孝歌

    东峪孝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华县西南山区的汉族民俗文化。孝歌,又称哭歌、丧歌、白事歌。东峪孝歌体现了古老的山区人民行孝和社祭文化,承载着山区人民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

    2017-06-15浏览:1638
  • 渭南和华州地区方言民俗渭南和华州地区方言民俗

    渭南和华州地区方言民俗转场。祝贺新生儿满月的一项喜庆活动,流行于华阴、潼关等地。于婴儿满月后次日,由祖父母抱往麦场转一圈,而后去学校转一圈再回家,意为带其见世面,长见识,以祈长大后…

    2017-06-15浏览:751